2007-12-19

洛神葵(2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洛神

藥名學名

洛神 ( Hibiscus Sabdariffa Linnaeus )

別名俗名

洛神、洛濟葵、紅葵山茄。

性味毒性

花萼花冠性寒涼、味酸。

科名

錦葵科Malvaceae

產地

原產熱分布於西南亞地

台灣是生長在東部(台東)居多,又以台東縣金峰鄉之產量為全台之冠。

特徵

1、為生之木質狀草本植物

2型態:株高 1-2 莖紫紅色。

3、葉子生,花單生脈出,花冠黃白雌雄蕊合

4果實卵球

5、一般3~4月間栽種,11~12月即可採收。很適合本省栽
培,洛神葵果實之萼片呈鮮紅色,酸度高果膠多,纖維少
洛神果樹艷麗奪目,也可做為造園之景觀植物,故用途
頗廣。

功能效用

洛神花含有四種化學預防物質分別是類黃銅素、原兒茶酸、花青素以及異黃銅素等。這些物質經實驗證實能降低血脂肪、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、抑制血小板的凝集、降低血栓的形成、減少動脈粥狀硬化,以及預防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。

藥用部位

洛神萼片鮮用(可製成果醬、果汁,蜜餞)或曬乾(可製成茶包,或熱水沖泡之,待成分及色素充分溶出之後,再添加糖或蜜調配,因其糖酸度都很適合冷飲或熱飲),其嫩葉可供食用,種子也有藥用效果。

備    註

勿過量服用以免胃酸太多,胃潰瘍者慎之。

※內容只供參考,並不能視作醫療意見。任何健康問題應諮詢專業的
醫護人員。

圖片解說:

全株外觀。

集體種植的外貌。

洛神葵的花與葉子外觀

洛神葵的花謝了,呈現的外觀。

洛神葵果實之萼片呈鮮紅色
果實(1)

果實(2)

洛神葵果實剝掉萼片後之外觀

曬乾洛神葵的果實內部呈現灰黑的種子。

※看更多相片˙˙˙

紀錄日期:2007/12/19/chou